【即時新聞】社會文化司司長柯嵐回覆議員顏奕恆關於構建全民聽力健康屏障的口頭質詢時表示,衛生局已於今年3月完成“澳門健康調查2026"的先導調查,現正積極籌備明年的健康調查,當中將新增聽力檢測項目,以評估社會整體的聽力情況。研究結果將會作為本澳日後訂定健康政策方面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特區政府亦會結合整體兒童聽力健康狀況,並持續參考世界各地的做法,不斷優化聽力保健措施。
柯嵐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關注居民的聽力健康,通過衛生局仁伯爵綜合醫院、衛生中心與非牟利機構等社區網絡的聯動合作,為居民提供覆蓋全生命週期的聽力保健服務體系,當中包括針對新生兒、學齡兒童、成人、長者不同年齡層的人士,開展相應的聽力篩查及評估工作,有效保障居民的聽力健康,達致“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之目的。
柯嵐表示,在新生兒方面,現時仁伯爵綜合醫院和鏡湖醫院會為全澳新生兒進行出院前聽力篩查,以盡早發現先天的聽力問題,倘發現異常,會由耳鼻喉科和兒童綜合評估中心持續跟進。在兒童方面,衛生局已透過多項措施有效在早期發現潛在的聽力異常及作出跟進。對於具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個案,衛生局會直接安排至耳鼻喉科跟進。而有發展遲緩問題的兒童,兒童綜合評估中心會安排聽力評估。
對於一般兒童,在三歲前衛生中心會定期安排共12次兒童保健門診,以對其發展情況作綜合評估。此外,考慮到學齡前階段常見的中耳炎可能對兒童造成聽力損害,衛生局每年派員至全澳各校為小學一年級學生進行包括聽力檢查在內的整體健康評估,並轉介有需要的學生到衛生中心或專科作進一步評估及跟進。進入小學階段後,學校設有健康促進人員,教師亦可透過在校日常觀察學童行為,若發現懷疑潛在聽力異常的情況,會及時與家長溝通作跟進處理。未來,衛生局和教青局將共同研究定期為學生進行視力和聽力檢查的可行性。
至於長者及成人方面,老年退化或長時間在噪音環境工作等可能會造成聽力出現受損,衛生中心的保健門診會提供評估服務,並按需要轉介至專科跟進。對於長者,衛生中心醫生會整體評估長者的身體情況,並透過觀察長者的對答及有需要時進行簡單的聽力檢查等,評估其聽力情況。
對於長時間在噪音環境工作的人士,勞工事務局會依法督促僱主為在工作環境超出每日等效聲級85分貝的僱員,定期進行聽力檢查;另外,會對在高噪音環境下工作的僱員進行抽樣聽力檢查,以準確掌握有關員工的聽力健康情況,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職業健康損害狀況。勞工事務局亦會為在工作環境中可能面對高強度噪音的相關行業人員,提供職安健培訓課程及講座,教授有關工作場所的噪音來源、認識噪音對聽力的影響、學習如何採取有效的預防聽力受損措施等,從而提升相關人士對預防職業性噪音及保護聽力健康方面的認識。
柯嵐表示,衛生局為進一步提高耳鼻喉專科服務能力,讓懷疑聽力有問題的居民及早獲得檢查,設立了聽力診療中心,並已於2024年底投入服務。經衛生中心評估後,有需要的人士會獲轉介至該中心進行聽力評估及進一步治療。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現時有不少應用程式可提供居民自我檢測。這類應用程式檢測過程相對簡易,可提高居民對聽力健康的意識。倘居民在自我檢測中發現任何問題,可到專業醫療機構作進一步跟進。特區政府全力推動“健康社區”計劃,將透過資源下沉,向居民推廣相關應用程式,利用手機應用程式作為提升自我健康管理的工具,落實“健康澳門藍圖”的目標和指標。
特區政府十分重視並持續透過宣傳和教育,提高居民尤其學生保護聽力的意識。《非高等教育中長期規劃(2021-2030)》,已把“促進學生安全和身心健康”列為重要措施之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推動學校課程透過落實“常識科”基本學力要求,教導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認識身體主要部位及其功能,以及能探討噪音等環境污染的成因和影響,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包括聽力健康。而衛生局的醫護人員會到衛生中心、社團機構和學校等,為居民提供講座及諮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