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岑浩輝發表了任內首份施政報告,報告意義深遠,明確剖析了當前澳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並提出新形勢下的新要求與新任務,坦言多元產業發展與社會預期還有一定的落差,橫琴在助力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上依然存在差距,澳門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逐漸顯現,經濟恢復及轉型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也將不斷出現,對未來經濟發展形勢必須審慎研判。社會各界及專家學者對施政報告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報告實事求是,對存在的問題坦誠公佈,這有利於廣聚民智,儘管面臨複雜形勢,大家深信秉持行政長官的「奮發同行、持正革新」施政理念,全社會團結奮進,戮力同心、守正創新,定能開創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實踐新局面。
新一屆特區政府提出要推動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在不斷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時,特別強調增加市民參與感,努力實現廣大市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為此,政府將著力提升行政效率,要大膽試、大膽闖、大膽改、大膽破、大膽立,以奮發有為、務實進取的新姿態,開創澳門發展新局面。事實上,新一屆政府成立四個多月,展現出不同以往的親民作風,以積極態度廣泛聽取吸納民意,與社會各界及社團持續保持良好溝通,除通過正式拜會,還通過非正式途徑傾聽民眾意見,廣受民眾好評,社會各界也對政府未來的工作寄予更高期望。
近期我們團隊與專家學者及社團交流瞭解時,眾多社團及專家學者皆表示,近年與政府打交道發現,不少部門展現不少新人事、新作風,不但主動聽取民意,政府更主動表態旨在構建服務型社會,希望社會各界大膽發表意見,不必有所顧慮,甚至在討論問題時,政府部門在會議結束後,亦致電相關社團負責人溝通情況。其中,尤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涉及坊間熱議的敏感議題,例如企業申請營業執照批審手續慢及繁複,批則、收則慢,以及掘馬路、改路封馬路的交通難題,經常影響到小企業做生意及市民出行,在向相關的工務系統部門反映後,他們亦不迴避,而且十分樂意傾聽大家有關優化流程的意見,並表示會付諸行動,還表示如有不足之處,還可持續與之溝通交流,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因此過去這些被長期詬病的社會民生問題最近亦有所改善;特別是社會關注的環保、文化產業,以及澳門拓展至葡語系國家的發展方向,相關部門如環保局、文化局、招商局等,亦考慮到澳門是世界休閒旅遊城市,中葡平台、世遺的保護推廣與環保乃是旅遊發展的硬體設施。為了打造宜居城市,它們與專家學者及社團積極主動地思考如何做好世遺的保護工作,推廣環保產業及世遺文化,用行動來付諸實行拓展旅遊產業,並且主動探索將創新文旅這些積極元素,融入到橫琴等其他相關區域發展當中。據社團反映,雖然政府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全解決問題,但至少已積極地邁出了第一步,給予市民希望與信心,從而提升市民的參與度。
確實,施政方針的制定只是第一步,關鍵在於如何執行,這仍需堅實地建立在調查研究和廣泛聽取包括官、產、學、研等各方意見的基礎之上,因此在大膽試、闖、改、破、立之前,先要大膽聽取意見,尤其是來自基層的聲音。近期不少市民與政府部門接觸後,發現政府近期真的正積極行動向服務型社會轉變,但要實現這一目標,精準瞭解市民需求並提供相應服務,調查研究是不可或缺。不能只依賴二手資訊,這才是真正提升市民的參與感,更能進一步匯聚全體市民的需求,共同制定出務實的實施方案,確保政策落地。
橫琴開發是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習近平多次親自視察,明確指出中央決定開發橫琴,目的就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便利澳門居民生活就業。澳門目前在推進「1+4」適度多元發展策略過程中,橫琴應更好地發揮支援作用。
專家學者指出,若能對橫琴進行全面的深入調查,同時招聘更多澳門公務員前往橫琴,將有利於磨合期的平穩過渡,提升市民前往橫琴的意願。回首澳門氹仔與路環的開發歷程,當時澳門人對距離的擔憂源於交通不便等因素,但隨著政策調整,如工作補貼、時間安排等,人們也逐漸適應。如今,澳門人對橫琴可能也有類似的距離焦慮,如何讓他們適應大城市節奏、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橫琴發展的一大挑戰。
今年施政報告提及派遣更多澳門優秀公務員進入深合區的執委會及各工作機構工作,相信公務員深入深合區建設的一線,親身體驗,可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建議考慮讓部分官員在橫琴長期居住,深入瞭解已經在橫琴工作、就業或創業的市民的實際需求,這樣能夠更直接地獲取第一手資料,及時發現並解決生活中的不便,從而能在政策上作出相應調整,不僅能提高琴澳一體化的進程,更可提升行政效率。
故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提出以「加力多元、改善民生、提升治理、融入國家」作為今年施政總體方向,其中包括以澳琴一體化為目標,加力加快推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橫琴深合區成立三年多,基本完成首階段的目標,目前已進入發展的第二階段,但橫琴人流、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未達便利,與社會期望仍存在落差。但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為推動橫琴發展,應開展獨立第三方機構調研,聚焦橫琴居住和就業的澳門居民的真實體驗,收集一手資料,瞭解生活、工作中的不便之處,並對比橫琴與澳門、珠海及內地其它城市的差異,精準調查找出哪些政策存在失誤,導致人們對前往橫琴消費或發展有所顧慮,以便調整澳門居民對橫琴的心態和態度。
施政應以人民需求為核心,換位思考,才能真正推動橫琴發展。如果這些問題沒有清晰答案,無論是招商引資還是吸引居民前往橫琴,都可能淪為「一廂情願」。建議將在橫琴生活和工作的澳門人、公務員以及企業人員作為調查研究對象,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針對性措施。例如,在加強對走私物品管理的前提下,進一步放寬居琴澳人士可跨境攜帶所需生活物品的限制,甚至試行寵物持打針檢疫合格證,實現可多次往返的政策,提升澳門居民在橫琴的生活便利度。此外,還需建立合理機制,如探索特殊津貼、人才吸納等政策,吸引人才投身橫琴建設。
古語有云:「良禽擇木而棲」,政府吸引人才最重要是創造環境。故此近期特區政府亦提出通過招商引資,打造標誌性項目,採用「澳門註冊+橫琴生產」創新模式,促進澳琴中醫藥產業深度聯動發展。該模式不僅有助於澳門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也為橫琴的產業發展注入新活力。然而,澳門作為一個微型經濟體,資源有限,許多大公司也面臨資源分配的困境,而且橫琴現有產業定位均需時間培育,如何更好發揮其支援作用,值得深思。因此,澳門應更多精力放在尚未開發的領域,嘗試以橫琴作為試驗區,結合國內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新興行業特點,探索更多支持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以及琴澳協同發展路徑。例如珠海市於今年2月推出了新來珠青年人才住房「一免兩減」政策措施,通過首年免費住、第二年租金三成、第三年租金減半的模式,吸引青年人才到珠海發展。而且近年珠海電商發展迅速,吸引眾多網紅電商人才與短劇類人才,並已逐漸集聚形成直播影視產業鏈條,甚至有機會倣傚抖音將短劇輸出海外,鑒於珠海已有相關的專業人士,建議可參考橫店的電影就業活動,藉著深合區發展進入第二階段的契機,爭取更多政策支援,如短劇內容審查、牌照審批的優先試點權,發揮「註冊在澳門、生產在橫琴」的疊加優勢,同時充分利用珠海吸引人才的政策優勢,吸引大灣區網紅前來與澳企合作,為琴澳的產業發展創造新機遇。
這個新興的短劇產業領域,投資潛力頗大、拍攝週期短、回報快,且行業門檻較低,有利新一代年青人嘗試,況且澳門在講好澳門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方面,亦有豐富的影視題材資源。例如,近日湖南衛視電視劇播放的《風與潮》講述了二戰期間1942-1945年澳門「孤島」時期的抗戰風雲故事。在投資影視製作方面,澳門亦已有一定的基礎,如本土參與投資製作的電視劇《灣區兒女》更獲中央「五個一工程」頒發優秀獎 ,大獲好評;多年來也培養了很多影視人才,故相信網絡短劇的發展模式會符合澳門年輕人的喜好,這亦是琴澳合作的一個新經濟增長點及就業點,更有機會吸引澳門及其它灣區城市青年聚集在琴澳深合區。
行政長官岑浩輝發表新一屆特區政府首份施政報告後,連日來各司司長分別列席立法會就各施政領域內的政方針政策作說明,及回應議員提問,其觀點均契合行政長官奮發同行的施政理念,秉承持正革新謀發展,獲得市民廣泛認同及接受,這是很好的開端。但需強調的是,推動澳門的持續發展並非僅是政府的責任,每一個市民都應承擔起和提供建設性意見的責任,不應僅僅停留在抱怨和批評上,更重要的是應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共同奮發前行。
澳門家國情懷歷史學會會長 、澳門學者同盟副會長 麥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