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訊】由澳門聾人協會聯同聖若瑟大學以及澳門語言治療師協會合辦的「2023世界聽力日研討會」於昨日舉行,邀請內地及港澳台專家學者出席主講,圍繞各地聽力健康政策、民間聽力服務發展、聽障生融合教育等議題展開論述並交流探討,期望共同倡導世界聽力日主題「人人享有耳和聽力保健」的重要訊息。
是次研討會於昨日上午9時30分假街總社區服務大樓迎聚廊舉行,活動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開展,並獲廣東省聾人協會、福建省聾人協會、街總及澳門輔具資源中心支持。中聯辦社工部三級調研員陳鍵,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委員區榮智,立法會議員梁鴻細、顏奕恆,社工局康復服務處處長蘇志群、衛生局耳鼻喉及頸面外科主任白琪文、教青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周佩玲、勞工局就業廳職務主管黃少君、聖若瑟大學健康科學學院院長何鍾建、街總理事長陳家良、澳門語言治療師協會理事長許孟雄以及澳門聾人協會理事長黃鑒旋、司庫勞永鏗、總幹事劉雪雯等嘉賓出席。
劉雪雯於會上致辭表示,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市民生活方式和環境亦不斷變化,對大眾聽力健康產生重要影響,需要社會共同關心和關注。聽力健康已成為全球性問題,世衛組織發佈的首份世界聽力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超過15億人口存在一定程度的聽力下降,至少4.3億人需要聽力康復干預,其中許多聽損是可以預防和治療,故此應積極提高公眾對聽力健康的認識和重視。世界聽力報告並提到,早發現是解決聽力損失和相關耳部疾病的第一步,對此可透過對新生兒和嬰兒、學齡前和學齡兒童、在噪聲和化學環境中工作的人員、使用耳毒性藥物的人員以及老年人等五類群體進行系統的聽力篩查,以期及早發現聽損並加以處理。
劉雪雯指出,聾人協會一直透過加大宣傳推廣,關心澳門市民的聽力健康,並以先導方式開拓澳門首個主動社區聽力篩查及輔具借用項目,幫助有聽力問題的小孩及其家庭。此外該會亦為聾人及聽障朋友開展不同的活動和服務,提高聾人及聽障人士的生活質量和社會參與度。期望澳門未來繼續完善聽力保健制度、優化聽能復健服務及落實聽覺無障礙,及早發現有需要人士並提供精準的醫療及服務。相信透過集合更多社會力量共同推動,定能實現「人人享有耳和聽力保健」此一願景。
加強宣教提升長者
聽力保健意識
擔任主講嘉賓的聾人協會啟聰中心主任梁秋雯表示,根據最新一期殘疾評估登記證的統計數據,本澳持有聽力殘疾證類別證件的人數超過4500人,而近年來該中心接獲的求助個案亦呈逐年上升趨勢,中心目前服務的聽障兒童約有130人,長者則有數百人,反映市民對聽力保健的重視以及求助意識有所增加。此外根據世衛組織數據,全球約有4分1的65歲以上長者會出現聽損問題,但現時社會對此方面的重視程度仍有所不足,需要加強對長者群體的宣傳教育,提升他們的聽力保健意識。她又認為包括賭場、船公司及地盤等工種的在職人士於工作時或會暴露在大量噪音下,需更加關注職業性聽力損失及聽力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