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學校一直鼓勵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課外活動,既可讓學生能應用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又可培養學生如團體合作、領導才能、跨學科知識及技能的整合的多項能力,培養學生成為能適應未來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能在各領域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2018年,我和一位於大學任教的校友聚舊,談到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創辦的國際遺傳工程機器設計(International Genetical Engineered Machine, IGEM)競賽。競賽除了對象包括大學生外,亦設有高中組別,我因而開始對這項活動進行瞭解。我們得知這競賽的目的是通過基因工程研究,就著環保、可持續發展、人類健康等本土及全球性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除了科研方面外,參賽同時亦須走入社區,推廣相關問題及解決方案,主辦方亦鼓勵參賽隊伍和社會上不同的持份者溝通,包括相關的政府部門、私人企業、學術機構、非政府組織等,以及進行籌募科研及活動經費等。最後,同學們須製作網頁向公眾及專家介紹研究及活動成果,還要向專業評審團作口頭報告及答辯等,對同學來說無疑是十分具挑戰性的。
因此,我從化學課外活動小組開始尋找合適的同學嘗試。這些學生大多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及主動性,他們表示有信心可以參加比賽。在和學校領導溝通有關活動後,我們也獲得了校方的支持,便抱著「見步行步」的心態進行參賽準備。是項競賽單是研究及實驗部分,已非一般中學所能應付的,困難點主要在於我校的實驗室及技術未達相關要求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學實驗。幸好,我們在澳門大學健康科學學院的協助下順利參賽。
我們自2019年開始,已連續參加了4屆iGEM競賽,題目均是圍繞環境保護,包括污水處理、防火塗層物料、廚餘處理方法,以及去年的水耕法改良等。學生認為這些題目的研究對澳門以致全球的現存問題都有幫助。然而,學生對於箇中的科學原理可說是相當陌生,他們一方面要作文獻研讀,瞭解前人的研究,又要就本地的情況嘗試找出研究的切入點,所以每一項目都是學生、指導老師及所有提供學術指導的教授、校友的心血。我個人覺得每一年參賽都令人十分難忘,尤其是在2022年由於新冠疫情而導致學校長時間停課,大學實驗室關閉,實驗原料及儀器採購因航運問題而導致延誤,而且社區推廣活動及與持份者的溝通也停下來的情況下,但對外國的主辦方來說又似乎一切已復常時,我們好像什麼也做不到。活動的如常佈置,對身處疫情防控的我們來說是一很難忘的經歷。然而,疫情期間,我們的學生也沒有閒下來,一方面進行網上研討和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亦不時撰寫科普文章,於本地報章刊登。
參與iGEM這類型競賽可讓學生應用課堂上學得知識及技能,發掘及培養他們的其他長處,如團體合作,領導才能,跨學科實踐等。在帶領學生參加競賽期間,老師亦可和個別學生有較多的接觸,瞭解他們的個人特點及長處,從而幫助他們在課堂學習知識以外的發展。學生在參加iGEM競賽過程中,通過和世界各地的學生及專家學者的交流,和本地相關政府部門及機構的訪談及社區進行推廣,擴闊了學生眼界,並瞭解自己的興趣及能力,對他們將來升學及未來發展有所啟示。
我認為,教育學生不單只是於課堂進行,指導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及競賽也是教育的一部分。課堂教學及帶領學生參加比賽無論對老師或學生來說,都是需要取得平衡的——我認為優先次序應是教導所有學生具有基本的學術知識及學習能力,繼以再協助有興趣於作進一步研習的學生發揮所長,而參與iGEM競賽正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作為一位老師,看著學生在常規學習中和以外的進步,對我來說是很有滿足感的事。當然,在課外活動及競賽動中,作為老師的我也從中學到很多新知識,以及獲得很多組織校內外的各式各樣學生活動的經驗,這絕對是教學相長的。